关注

  • 传媒管理的价值判断与机制建设

    柳斌杰;

    本文从传媒管理者的角度分析了传媒管理工作应着眼的三个层面,它们分别对应为国家层面、行业层面和企业层面。国家在进行传媒管理时既要秉持新闻专业性的原则,又要在法律框架内进行宏观调控;行业组织的自我壮大是使中国传媒走向世界的关键;搞活传媒企业、注重机制建设,才能讲好中国故事,提高中国传播力。

    2015年04期 v.2;No.5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 中西方的相遇与中西比较

    单波;

    中西方的相遇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比较意识。比较源于自我意识,而自我意识总是与他者意识紧密相连,因为他者是形成"我是谁或我们是谁"的不可缺少的、必要的部分,是主体建构自我意义的必备要素。中国传统的比较意识偏向于同化式比较,即把外来文化整合到自己的文化图式之中,在与西方相遇之后,中国的比较意识逐渐走向开放与互补,寻求中西文化精神的融会贯通,通向互动与对话式的比较。

    2015年04期 v.2;No.5 10-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 论政府传播中的公众回应

    刘小燕;秦汉;

    本文以公众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与核心,从公众回应的动力、公众回应的形式与公众回应的载体三个维度,全面解析政府传播过程中的公众回应。基于利益的诉求是政府传播中公众回应的核心。利益期待与利益得失是激发公众回应动力的具体指向。本文认为,政府传播中的公众回应包括配合式回应、对抗式回应与沉默式回应。贯穿这三种回应形式的主线就是公众的利益期待与利益得失,这也是公众回应政府传播的本质目的。换言之,公众对政府传播的回应或与政府的互动,旨在影响政府的决策或行政,更好地满足公众的利益诉求。

    2015年04期 v.2;No.5 2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国家形象

  • 如何认识国家形象

    范红;胡钰;

    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是我国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课题。让世界了解真实的中国,让中国在世界上有令人尊敬的形象,自我的塑造和有效的传播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本文从国家形象的概念与内涵入手,通过区分国家形象与国际品牌的概念,提出国家形象建构可从政府形象、企业形象、文化形象、景观形象、国民形象以及舆论形象等重要维度来研究。

    2015年04期 v.2;No.5 3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社交媒体

  • 社交媒体使用对新闻专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知的影响

    张洪忠;王袁欣;

    本研究探讨新闻专业学生的社交媒体使用情况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政治价值和专业价值认知上的影响。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四所重点高校新闻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并发现:新闻专业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专业价值评价高于政治价值评价。在政治价值评价上,社交媒体的使用没有显著影响;而在专业价值上,社交媒体使用在两个变量上有显著影响:一是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观点越多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专业价值评价越低,二是认为社交媒体对新闻工作有积极作用这一变量对专业价值评价是显著正影响。通过分析,本论文提出问题:传播技术真的会对政治力量产生影响吗?

    2015年04期 v.2;No.5 4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 民族主义、国家认同与数字化时代中国网民的集体记忆

    刘于思;

    集体记忆在技术中介传播的语境下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特征。本研究通过对1 568名中国互联网民的网络调查,发现国家性正面事件更多地被民族主义程度较高的网民所选择,国家性负面事件的选择较多地发生在民族主义程度较低的网民群体中。集体记忆事件类型的选择与网民的身份认同模式存在着显著的关联;国家性负面事件的记忆程度显著偏低,网民对于国家性负面事件和全球性负面事件均处于选择性沉默状态。当代中国网民的集体记忆可能一致性地走向大同的种族民族主义,因而面临国家认同和公民观念的衰退。

    2015年04期 v.2;No.5 6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新闻传播史

  • 迈克尔·舒德森的新闻史研究取径

    田秋生;

    迈克尔·舒德森将新闻视为一种文化形式,关注其历史生成的过程,主张将新闻业的变迁与其所处社会的历史变迁相勾连,在关系和互动的视野中展开考察,并引入有关权力、文化的理论,应用社会科学的概念与框架进行分析。

    2015年04期 v.2;No.5 84-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 从实用主义到观念反思:中国宣传研究的三次高潮——兼论宣传研究转型的两条路径

    叶俊;

    中国的宣传词汇、概念与观念的起源和宣传实践在世界上都是较早的,但有关宣传的研究不仅出现较晚,而且研究较少。从20世纪30年代至今,中国宣传研究经历了三次高潮,每一次高潮的研究重点各有侧重。而当下,宣传研究正朝着传播与公关两条路径分离。

    2015年04期 v.2;No.5 95-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 《中外月刊·新闻界》新闻学话语的纠葛与调和

    刘继忠;

    《中外月刊·新闻界》存在着职业主义、民族主义与党营媒体三种新闻学话语的纠葛。将国民党主流意识形态内化的主编马星野,在政校新闻学系新闻实践教学中,力图在民族主义话语下,将职业主义新闻学话语中的自由主义内核置于国民党"政治正确"之下,使政校新闻学系学生在"新闻界"话语实践中能服膺国民党政治,成为国民党的新闻精英。密苏里新闻学院"即教、即学、即做"教学模式,帮助马星野完成了政校新闻学系的培养目标,形成了以马星野为中心的新闻共同体,马氏却始终未完成多重新闻学话语的内在调和。

    2015年04期 v.2;No.5 105-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 开放源代码运动:起源、发展与核心关注点

    范小青;

    开放源代码运动起源于斯托曼提出的"自由软件"概念,又因Linux操作系统的成功而迅速发展。作为用户协同创新的典范,"开源"现在已成为一种文化,对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界和业界主要关注开源的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开源的组织特征和文化纲领——以"集市"模式超越"大教堂"模式;二是开源参与者的参与动机以及金钱回报在参与动机中的地位;三是开源意识形态上的多元化,如自由软件与开源软件之争。

    2015年04期 v.2;No.5 115-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全球传媒论坛

  • 21世纪的力量、说服和公共外交

    南希·斯诺;褚萌萌;曹书乐;

    在当今这个信息与传播技术的时代,我们拥有的信息越来越多。然而,我们真正了解、掌握的信息却并不多。因此,力量与说服正在日趋重要,在公共外交活动中更是如此。本文首先探讨了信息时代人们掌握知识的方式、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人与人之间互动模式,进一步援引公共外交的先锋爱德华·默罗为例,说明话语具有说服的力量,以及说服在公共外交中的重要作用。

    2015年04期 v.2;No.5 131-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书评

  • 国际传播研究有多“国际”?——兼评《金砖国家媒体概览》

    徐佳;

    由芬兰学者Kaarle Nordenstreng和印度裔英国学者Daya Thussu主编的《Mapping BRICS Media》于2015年由Routledge出版社出版。该书是Nordenstreng领衔的芬兰科学院研究项目"流变中的媒体:金砖国家的挑战"的首部著作成果,也是全球针对金砖国家信息传播的首部专门论述。书中以国别为单位呈现给读者诸多崭新的经验素材,对现有国际传播的研究提出了重要补充;在理论上则对当下全球时代发展背景下的新闻业、媒体权力、媒体与社会变迁等概念及议题提出新的思考;同时该书启发人们探索金砖五国之间的信息传播合作互动、纳入全球网络空间秩序建构的"数字金砖"、国际传播研究的话语体系创新等议题,而这正是整个国际传播研究的未来方向。

    2015年04期 v.2;No.5 137-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温故而能知新——评刘海龙《重访灰色地带:传播研究史的书写与记忆》

    刘利刚;

    传播研究史所建构的神话是否真正合乎历史实情?刘海龙从元叙述的视角对这一问题做了系统性探究,并完成著作《重访灰色地带:传播研究史的书写与记忆》。该书重温传播研究的历史轨迹,从习以为常、理所当然的神话建构当中挖掘出了被"惯例"所蒙蔽的意义。该书所揭示的内容固然重要,但是其背后反思话语建构的元叙述认知方式及德勒兹所说的最纯粹的"重复"式的温故知新的阅读方式更值得学习。同时,也要依其道而行之,谨防被该书所建构的新的传播史神话所裹挟。

    2015年04期 v.2;No.5 142-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投稿格式规范

    <正>《全球传媒学刊》欢迎所有探讨新闻与传播、传播与社会/文化关系的国内和国际学者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本刊采用"同行匿名评审"制度。来稿将由编辑委员会先作初审,初审通过后将交由两位相关研究领域专家匿名审稿。通常在收稿后三个月内答复是否采用。匿名评审结果分为三种决定:(1)接受;(2)修改后重新提交;(3)拒绝。投稿文章应包括封面、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等部分,通常字数不多于15 000字。为保证匿名审阅的公正性,请勿在正文中出现可能表明作者身份的

    2015年04期 v.2;No.5 148-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2015年《全球传媒学刊》关键词索引

    <正>~~

    2015年04期 v.2;No.5 156-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 《全球传媒学刊》征订启事

    <正>CN10-1270/G2 ISSN 2095-9516主办:清华大学学术组织: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出版:清华大学出版社思想性与学术性并重——重点发表来自国内和国际学者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国内外学者、教育者、业界专家、媒体管理者以及政策制定者为服务对象。瞄准世界前沿——不论基础性研究还是应用性研究,都将瞄准世界前沿目标。

    2015年04期 v.2;No.5 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