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首语

  • 在历史冲突情境中重新与学科对话

    周庆安;

    <正>熟悉新闻传播史的人,都会焦虑不安地看待2022年所发生的一切。作为一个在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一次全球范围内的冷战中逐渐成熟起来的学科,尽管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迟到者,但是对于历史冲突情境并不陌生。一战后的国际广播,二战中的传播学,冷战时代的全球传播新秩序,背后都有着巨大的历史性冲突,也有人类为了解决冲突,捍卫理性所作出的全部努力。这也就意味着,2022年结束的时候,持续三年的新冠疫情,意外爆发的俄乌冲突,

    2023年01期 v.10;No.38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2022年新闻传播理论与前沿

  • 智能时代的媒体与人——2022年智能传播研究综述与未来展望

    彭兰;安孟瑶;

    2022年,在智能传播的研究领域,智能媒体、算法、人机关系等仍是主要研究焦点。在智能媒体研究方面,既有对从业者面对智能挑战的认知、态度的实证研究,也有从智能媒体带来的思维和关系变革角度进行的理论思考。在算法研究方面,越来越多的研究涉及算法对内容及舆论生态的影响、用户的算法抵抗等话题,一些研究也将算法研究扩张到文化视角。在人机关系研究中,人机信任相关的问题在实证研究中得到更多体现,人机融合、人机传播等方面的研究也开始推进。未来的智能传播研究,还需要将智能传播当作一种全民实践,探究全民参与的AIGC革命及其影响,洞察智能传播背景下的日常生活,对于智能传播中的“排斥者”或“被排斥者”,也需要有更多关照。

    2023年01期 v.10;No.38 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 深度媒介化进程下的传媒经济研究——基于2022年中国传媒经济研究文献分析

    喻国明;刘彧晗;

    2022年伴随元宇宙、Web3.0实践深入,社会深度媒介化进程推进,传媒业从功能性产业下沉为社会基础设施,传媒经济研究也经历转变。本研究梳理国内2022年传媒经济研究主要成果,发现研究总体呈现出范式突破、理论创新及视域拓宽之势。具体来说,范式层面,学者们的媒介观和传媒业认识论迭代升级;理论层面,研究不仅延伸了对传媒市场机制和产消机制的理论认识、创新了传媒经营的评估模型,还重新省思了“受众商品论”的当下适用性;视域层面,学者们一方面关注以区块链和数字资产为代表的新加密技术、以游戏和元宇宙为代表的新传媒业态,另一方面重新反思新用户特征,围绕用户群体的有限理性及劳动控制展开研究。

    2023年01期 v.10;No.38 1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 以问题为锚,与实践共进——2022年中国国际传播研究考评

    胡正荣;景嘉伊;

    2022年是中国系统化引介和开展国际传播研究的第四十年。时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根植于文明差异的价值逻辑碰撞,全球历史范式加速转移带来的现实逻辑重构,科技革命与产业升级引发的传播逻辑变迁,使国际传播成为中国学界高度关注、尤为紧迫的新兴热点领域。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2022年度中国国际传播研究在文本、机制和效能层面,围绕“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实现国际传播效果最大化”形成了三条主流脉络,以及“阐释俄乌冲突舆论机制”的支线脉络。相较于过往而言,稳中有变、喜中有忧。未来,国际传播要继续发展成为能够关切学科重大议题、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回应实践重大问题的结构、方法和价值,这需要研究者在学理层面突破西方窠臼、学术象牙塔化倾向和学科内卷趋势,在实践层面秉持系统思维、效能思维和全球思维,最终不仅构建出中国国际传播的自主知识体系,还能促进国际社会对话与共识的达成。

    2023年01期 v.10;No.38 3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3K]
  • 中英文计算传播研究的比较:议题、方法与理论

    钟智锦;周金金;苏思妮;

    以中西方新闻传播学领域重要学术期刊为来源,本研究从“议题”“方法”“理论”三个维度对2022年计算传播研究进行了系统回顾,并比较了中西方文献侧重点的异同。研究发现,在议题选择上,政治传播是中西方学者共同关注的热门领域,此外,英文文献对疫情、新闻业领域的研究注意力较高。研究方法层面,新浪微博则构成中文文献的主要数据来源。英文文献中,Twitter、Facebook和新闻报道是最主流的数据来源,也出现跨平台获取数据以及大小数据结合的前沿研究。语义分析、网络分析和情感分析是中英文文献都常用的计算方法,视觉分析和仿真模拟得到初步应用,西方文献开始引入屏幕组学的研究方法。

    2023年01期 v.10;No.38 5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 迈向实践的中国特色新闻学

    白红义;马锦辉;

    本研究对2022年刊发于CSSCI来源期刊上的新闻学论文进行了文本细读,提炼出新闻学范式变更的四类“征兆”——走向后人类、走向后现代、走向社会关系网络、走向意识形态,并展示了上述征兆如何体现在理论和实践两个研究维度。这些征兆既显示了中国新闻学内部的动荡与危机,也预示着其将要走上的新突破道路,而中国特色新闻学要想真正走向新时代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则要深刻地从这些“征兆”的内部逻辑对其做出回应。

    2023年01期 v.10;No.38 7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 健康传播的学科转向与体系构建

    孙少晶;阿迪娜·约提库尔;

    本研究从“健康”“传播”等基本概念、研究范式以及研究场域的转向讨论健康传播的学科发展,并反思中国健康传播学科体系的建设。研究认为,学界需要思考整体健康观到生成健康观、信息传递到关系建构、物理社区到数字社群的变化,从而深度结合中国的问题语境,联合多学科力量推动健康传播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创新和完善。

    2023年01期 v.10;No.38 9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 电影研究与泛电影研究——当前电影研究的主要国际学术议题综述(2020—2022)

    郝婉全;尹鸿;

    电影,作为全球性、大众性、高影响力的媒介、媒介内容和媒介产业,有两个研究维度,“对电影的研究”和“关于电影的研究”。通过对2020—2022这三年的SSCI、AHCI数据库的检视,以史料发现、历史建构、媒介考古作为研究方法研究作为媒介与艺术的电影史,以探讨影像与现实、历史、社会的指涉关联研究作为文本的电影,以对数字技术、流媒体的未来学思考研究作为工业的电影,以国族想象、地缘政治、跨文化传播等视野的拓展研究作为全球和区域文化的电影,四个方面构成了我们所理解的国际电影研究的重要议题。电影研究,不仅仅是“对电影”的研究,更是“通过电影”进行的对历史与社会、艺术与技术、大众与生活的研究。

    2023年01期 v.10;No.38 10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新闻学—客观性

  • 内涵、演进与反思:新闻客观性再认识

    王润泽;李静;

    本研究阐释了“新闻客观性”的内涵和演进过程,并反思了新闻客观性这一理念本身及其在新闻业中的实践。以事实—观点分离、免于偏见、尊重新闻事实为核心内涵的新闻客观性源起于美国商业报刊取代党派报刊的时期,并于20世纪20年代被正式确立为道德理念和职业准则。新闻客观性诞生以来,在各个时期遭遇过不同的挑战。新闻客观性的演进史也是其自我剖白、自我捍卫的历史。新闻客观性并不完美,但至少在更好的选择出现之前,它作为支撑新闻行业合法性确立的一大支柱、指导新闻实践活动的操作规范,依然有其存在的重要价值。

    2023年01期 v.10;No.38 129-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 告别客观性:介入性与数字新闻专业性

    常江;杨惠涵;

    本研究立足于新闻生产实践和理论发展的历史,辨析客观性法则在现代新闻业兴起及主流化的社会语境,呈现新闻业界与学界对客观性法则的质疑与反思,探讨其在数字媒体生态下演进的可能路径。本研究认为,“介入性”及其代表的“行动的文化”具有成为数字时代新闻专业主义价值内核的技术—文化基础;数字新闻业由此不但拥有了感情色彩,而且也拥有了公开的意识形态;客观性的悖论在于以知识权威为生命线的新闻机构无法做到真正的客观,而介入性的悖论则在于受本能驱使的新闻用户的介入行动终究只是在服务于自己的本能。本研究进而提出数字新闻学理论的发展必须要不断检视技术与人性之间的关系,建立解释新闻行动的全新概念体系。

    2023年01期 v.10;No.38 148-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国际视点—亚太传播

  • 亚太地区传播研究:文化、联系与合作

    邱林川;周树华;罗威娜·卡普隆·雷耶斯;多里安·卡尔蒂卡万吉;赵盛谦;闫桥 ;何宛儒 ;王昕宇 ;黄家圣;

    本文根据国际媒介与传播研究学会(IAMCR)北京2022年会下设的“亚太地区传播研究”专题会议讨论内容编译,与会代表来自东亚、东南亚、南亚和大洋洲的国家传播学协会和专业学术组织,共同讨论了亚太不同地区的传播学者在联系与合作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与会嘉宾回顾梳理了亚太传播研究的过往发展和当今现状,展望了未来的合作方向。

    2023年01期 v.10;No.38 160-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 《全球传媒学刊》征订启事

    <正>CN 10-1270/G2 ISSN 2095-9516主办清华大学学术组织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出版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思想性与学术性并重——重点发表来自国内和国际学者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国内外学者、教育者、业界专家、媒体管理者以及政策制定者为服务对象。瞄准世界前沿——不论基础性研究还是应用性研究,都将瞄准世界前沿目标。

    2023年01期 v.10;No.38 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7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