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传媒学刊

2025, v.12;No.53(04) 54-77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媒介装置与国家动员:国共合作背景下广西抗战电影的治理实践及技术路径
Media Devices and National Mobilization: Governance Practices and Technical Paths of Guangxi's Antiwar Films in the Context of Nationalist-communist Cooperation

万忆,曾珍

摘要(Abstract):

本研究以媒介治理与技术动员为理论关切,通过媒介考古与档案分析的方法,系统考察了全面抗战时期国共合作背景下广西的电影媒介技术实践。研究发现:在民族救亡的政治共识下,新桂系当局、国民政府与中共南方局共同建构了“影院动员—流动放映—跨境传播”的三维电影技术网络;电影装置成为战时多元政治力量协同推进抗战建国的媒介平台;苏联技术主体的跨国参与则助力形塑了国际反法西斯视觉共同体。研究揭示:战时电影技术网络的空间配置、技术标准的制定运用以及跨国放映的实践,共同构成了媒介技术深度嵌入国家治理体系的物质路径。八十年前抗战时期的广西经验,不仅丰富了战时大后方文化研究的地域图景,更呈现了电影媒介技术服务于战时国家动员与社会治理的复杂协同机制——技术装置既是治理效能提升的工具,也映射了特定历史条件下多元行动者的互动关系。借助“技术政治”视角,本研究进一步剖析了放映技术标准、观影空间布局等传播基础环节所蕴含的治理策略与权力意涵。研究结果为理解媒介技术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治理功能与动员效能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注脚。

关键词(KeyWords): 抗战电影;媒介治理;技术动员;救亡动员;国共合作;技术政治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百年中国共产党青年宣传工作历史经验与新时代青年政治引领研究”(项目批准号:21ZD08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Author): 万忆,曾珍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