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首语

  • 我们是人类,不是奥密克戎

    李希光;

    <正>1963年,意大利拍摄的电影《奥密克戎》(Omicron)讲了这样一个科幻故事:外星人为了接管我们的星球,侵入人类的身体,进而控制了地球。去年冬天,世卫组织将可能具有500%的强大感染力的新冠新毒株命名为“奥密克戎”。不知是巧合,还是在警告地球人:奥密克戎就像外星人入侵地球,地球人没有任何理由分裂,唯有团结起来,抵抗地外物种入侵,才能保卫人类共同的家园。

    2022年01期 v.9;No.32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4K]

2021年新闻传播理论与前沿

  • 中国特色新闻学2021年研究综述

    季为民;刘博睿;

    2021年,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取得显著进展。相关研究围绕中国特色新闻学的学科合法性、理论构建、新闻教育以及中国特色新闻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展开,呈现出重视基础研究、理论建构规范性强以及具有反思性的特点。未来,中国特色新闻学应对标“三大体系”建设的要求,在学科建构、理论创新和体制机制建设上不断完善,发挥新闻学对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支撑作用。

    2022年01期 v.9;No.32 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2K]
  • 计算传播学研究现状与前沿议题

    巢乃鹏;吴兴桐;黄文森;李梦雨;

    伴随着大数据和计算社会科学的兴起,计算传播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传播学在数字化时代学科范式的转型。计算传播学的学科渊源主要来自于数据科学、网络科学以及传播学。本研究从5W的视角对计算传播学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并在CNKI中以“计算传播”和“计算传播学”作为中文关键词进行检索,在Web of Science中以“Computational Communication”和“Computational Communication Research”为英文关键词进行检索,对检索所得文献进行主题建模分析,试图更全面地呈现计算传播学研究的版图。本研究还进一步探讨了计算传播学未来研究需要关注的重点议题,除了需要对计算传播学的元理论进行深入思考外,也特别建议研究者在采用计算传播视角开展研究时立足于中国社会的具体语境探究重大现实议题。

    2022年01期 v.9;No.32 1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4K]

新闻学·透明性

  • 作为策略性仪式的新闻透明性:一种新职业规范的兴起、实践与争议

    白红义;雷悦雯;

    随着数字新闻业的发展,透明性作为一种重要的职业规范正在新闻业界得到一定程度的贯彻,也激起了新闻学者们的研究兴趣。在新闻透明性从理念向实践的转化过程中,新闻应该如何透明成为必须厘清的问题。本文将以“策略性仪式”为核心概念,结合现有研究文献讨论透明性如何应用于新闻实践并成为新闻生产中的惯例,以及实践中的透明性与透明性理念的差异,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工作中的透明性(transparency at work),推动新闻透明性在理论层面的进一步探讨与反思。

    2022年01期 v.9;No.32 129-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8K]
  • 数字时代如何理解新闻透明性?

    涂凌波;张天放;

    新闻透明性逐渐成为新闻学研究中的基础概念与重要问题。本文从概念分析入手,结合概念史研究的视角,追溯新闻透明性兴起的历史逻辑与社会文化语境,详细勾勒了新闻透明性概念的共识与争议、透明性与客观性之间的关联、透明性概念自西向东的“理论旅行”。基于新闻业界的实践探索,新闻透明性作为新闻职业共同体的规范观念逐渐浮现;在数字新闻语境下,观念与实践的相互形塑,使得透明性观念嵌入到新闻工作者的日常工作中,并逐渐发展出透明性方法与技术。本文还分析了新闻透明性概念与情感、权威、行动者网络等概念之间的分疏。最后,本文尝试探讨新闻透明性作为实践概念的可能意义。

    2022年01期 v.9;No.32 14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5K]

  • 智能传播研究的当下焦点与未来拓展

    安孟瑶;彭兰;

    本文在对国内外学界在智能传播领域开展的研究进行梳理后发现,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向:算法作为底层逻辑的机遇与风险、社交机器人与人机互动、计算传播视角下的商业营销与社交媒体研究、智能传播中的伦理与责任问题。除当下这些焦点问题外,智能传播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其中的重点方向包括:对算法建构的多重关系的研究;对人机协同、人机互动与传播、人机共生等不断深化的人机关系的研究;对智能媒介环境下人的新存在方式及其影响的研究。

    2022年01期 v.9;No.32 4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1K]
  • 中国传媒经济研究2021年文献分析:发展转向与未来趋势

    喻国明;陈雪娇;

    任何学科或者是系统的发展,都必然要在动态的冲突中螺旋式前进,传媒经济学作为一个跨学科领域,其发展模式也是如此。从本质上看,这种动态发展的本质是一种颠覆式创新,即在非常态的逻辑下将新旧事物融合改造成符合社会发展的结构,在此过程中,传媒业态乃至整个社会面貌都将为之一新。本文基于2021年我国传媒经济研究领域发表的论文,从传媒经济的本体研究、传媒产业的全新机遇、媒介消费的行为特征、媒介深度融合的演进路径以及媒介规制的关键议题等五个方面,梳理过去一年里传媒经济领域的关注热点与演变动态。

    2022年01期 v.9;No.32 5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1K]
  • 影视剧研究前沿分析:通向体验、实证与逻辑的统一

    尹鸿;郝婉全;

    本文从艺术学、人文学科、社会科学三个不同角度,分析了2019—2021年国内影视研究的主要范式和焦点话题,集中在后疫情时期的转折、数字技术的影响、主流影视的发展、全球格局中的亚洲电影等领域,对影视剧领域的前沿热点研究做了评述。中国影视剧研究热度高、产出多、领域广,时代感和现实性特点鲜明,但对研究范式、研究逻辑、研究方法的重视不足,突破性和体系性成果较少。影视剧研究需要通过体验、实证与逻辑的统一,寻求方法论的突破。

    2022年01期 v.9;No.32 7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2K]
  • 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传播2021年研究综述

    姜飞;张楠;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常态化蔓延,世界经济整体性衰退,政治保护主义地区性抬头,信息通信技术推动全球价值链变迁与产业结构调整,全球资本与信息流动呈现出“逆全球化”、“反全球化”与“再全球化”的多维联动性生态景观,与此联动,全球传播格局出现从“西强我弱”向“东升西降”过渡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整体而言,2021年中国国际/跨文化传播研究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局”为总体语境,探索了新技术与新使命的冲击下全球传播生态的总体性变迁态势,呈现出“考古与重建”的思想气质、“全球与地方”的方法论特征,以及“媒体与平台”融合的研究趋势,同时围绕“传播能力”“话语体系”等热点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整体来看,本年度国际/跨文化传播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回归中国”“扎根中国”“自觉中国”,将中国作为方法,成为国际/跨文化传播研究平衡全球与地方的基本方法论。

    2022年01期 v.9;No.32 93-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7K]
  • 健康传播研究的中国意识:中外发展比较与评析

    周裕琼;尹卓恒;

    本文以2016—2020年发表于国内四大刊和国外两大刊的健康传播论文为分析对象,考察它们的中国意识在问题意识、理论意识和数据意识三个维度上的具体表现。在每个维度上,我们既进行了编码分析,也对代表性论文做了文献综述。研究显示,当前健康传播研究具有较为明确的中国问题意识和中国数据意识,多关注差异型和独特型问题、采集嫁接型和原生型数据,但中国理论意识薄弱,西方理论模型仍然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国内外期刊论文在中国问题意识和数据意识上表现相当,但是在中国理论意识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健康传播研究异常繁荣的大背景下,我们认为,学术界应该保持足够的清醒,通过增强中国意识来超越西方的学术霸权,实现学术自觉、学术自立和学术自信。

    2022年01期 v.9;No.32 11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3K]
  • 《全球传媒学刊》征订启事

    <正>CN 10-1270/G2 ISSN 2095-9516主办清华大学学术组织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出版清华大学出版社思想性与学术性并重——重点发表来自国内和国际学者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国内外学者、教育者、业界专家、媒体管理者以及政策制定者为服务对象。瞄准世界前沿——不论基础性研究还是应用性研究,都将瞄准世界前沿目标。

    2022年01期 v.9;No.32 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7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