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汉水:明清时期燕行图像的图式类型与景观实践Visual Practices and Spatial Representation: A Study of Yanxing Images from Korea and Vietnam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梁君健,玄丽娜
摘要(Abstract):
燕行是明清时期朝鲜、越南等国使臣赴华朝贡的外交活动,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并产生了丰富的文献,包括燕行图像。这些图像作为视觉表达形式,记录了使臣的行程和沿途的风景,同时体现了旅行者的空间体验、文化认同和政治态度,是政治关系、文化传统与个体经验交织的产物。这些图像不仅建构了关于中华大地的视觉景观,也折射出群体心态的演变,反映了传统东亚政治秩序的变迁。这为理解东亚区域跨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视角,并凸显了图像在文化地理与前现代的跨国旅行研究中的独特作用。
关键词(KeyWords): 燕行图像;视觉实践;空间表征;媒介地理学;文化认同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梁君健,玄丽娜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陈滢(2010):诗意画韵——读中国古代的诗赋图画,《上海文博论丛》,第3期,42-53页。
- 成一农(2016):《“非科学”的中国传统舆图:中国传统舆图绘制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葛兆光(2006):從“朝天”到“燕行”——17世紀中葉後東亞文化共同體的解體,《中华文史论丛》,第1期,29-58页。
- 葛兆光(2011):《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北京:中华书局。
- 姜世晃(1778):赠别恩叟赴盛京.见吴世昌 (编):《槿墨》,74-75页,成均馆大学博物馆.
- 姜世晃(1979):《豹菴遗稿》(卷五):书西洋人所画月影图模本后,城南: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
- 金信谦(1767):送黄子直赴燕序.见 《橧巢集》(卷八)。
- 李敏叙(1701):送文谷以书状赴燕序.见 《西河先生集》(卷十二),韩国古典综合DB。
- 李少鹏(2020):东亚华夷认知的近代向度——以德川日本和李氏朝鲜时期为视域,《学术探索》,第3期,115-123页。
- 梁雯,崔笑声(2016):出入:明代北京城市空间的图像学分析,《装饰》,第4期,95-97页。
- 刘涛(2018):意象论:意中之象与视觉修辞分析,《新闻大学》,第4期,1-9,149页。
- 吕小蓬(2020):文学地理学视域下的华北一景——越南如清使臣纪行诗中的雄安书写研究,《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0卷第6期,75-80页。
- 牟研冲(2023):从《檀园图》看中朝绘画的交流——兼论金弘道画风的转型,《艺术研究》,第3期,20-24页。
- 漆永祥(2021):《燕行录千种解题》,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申厚载(1778):燕京八景次明诗韵。见 《葵亭集》(卷六),韩国古典综合DB。
- 宋念申(2019):作为历史中心的东北欧亚:理解东北兴衰的一种视角,《开放时代》,第6期,13-24,5页。
- 宋念申(2022):地图帝国主义:空间、殖民与地球规治,《社会学评论》,第10卷第1期,5-26页。
- 苏在英,汪波(2016):燕行的山河和燕行使的历史意识,《国际汉学》,第1期,146-153页。
- 田大刚(2021):明代《南京至甘肃驿铺图》考释,《历史档案》,第3期,54-63页。
- 王庸(1934):《国立北平图书馆特藏清内阁大库新购舆图目录》,北平:北平图书馆。
- 吴映玟(2015):图像中的现实与想象——朝鲜时代燕行之路的时空表达与视觉呈现,《故宫博物院院刊》,第1期,6-26,156页。
- 吴政纬(2020) :《从汉城到燕京:朝鲜使者眼中的东亚世界(1592—1780)》.上海:人民出版社。
- 席会东(2009):清康熙绘本《黄河图》及相关史实考述,《故宫博物院院刊》,第5期,104-126,161页。
- 谢沁露(2018):从空间转向到空间媒介化:媒介地理学在西方的兴起与发展,《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第40卷第2期,75-81页。
- 延坤(2016):金尚宪诗歌研究——以《朝天录》为基础,鲁东大学硕士论文。
- 张德明(2010):旅行文学、乌托邦叙事与空间表征,《国外文学》,第30卷第2期,58-65页。
- 张德明(2021):《旅行文学十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赵敏住(2020):18世纪朝鲜实学者的燕行与西洋美术,《美术大观》,第6期,41-47页。
- 赵瑶瑶(2020):被塑造的景观:朝鲜朝使臣眼中的“蓟门烟树”,《东疆学刊》,第37卷第4期,22-31页。
- Barthes,R.(1978).Image-music-text.New York:Hill and Wang.
- Bassnett,S.(1993).Comparative literature:A critical introduction.Oxford,UK:Blackwell.
- Bleiker,R.,Campbell,D.& Hutchison,E.(2014).Visual cultures of inhospitality.Peace Review,26(2),192-200.doi:10.1080/10402659.2014.906884.
- Lefebvre,H.(1984).The production of space.Oxford:Blackwell.
- Rodriguez,L.& Dimitrova,D.V.(2011).The levels of visual framing.Journal of Visual Literacy,30(1),48-65.doi:10.1080/23796529.2011.11674684.
- Urry,J.(1990).The tourist gaze:Leisure and travel in contemporary societies.London:SAGE.
- Wang,Y.C.(2018).Remaking the Chinese empire:Manchu-Korean relations.Ithaca,NY: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 Werbner,P.(2003).Pilgrims of Love:The anthropology of a global Sufi cult.Bloomington: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 ■(2023).■(冠岩洪敬谟的燕行与《燕行诗画帖》).〈■〉(韩国学),46(2),309-359页.
- ■(2006).■(以图像方式记录的家族历史:朝鲜时代《丰山金氏世传书画帖》研究).〈■〉(韩国学),29(2),239-286页.
- ■(航海朝天图的形成样态与原本考证:关于李德泂家族的航海日记).〈■〉(东岳语文学),52,173-202页.
- ■(郑恩主)(2012).〈■〉(朝鲜时代使行记录画).首尔:■(社会评论).
- ■(19世纪初对清使行与燕行图——以《李信园写生帖》为例).〈■〉(明清史研究),43,217-2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