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的媒介化建构与意象廓清——基于微博文本的计算传播分析Media Construction and Image Clarification of “Xiao Zhen”: Computational Communication Analysis Based on Weibo
刘晨旭,邓旸,张铮
摘要(Abstract):
本研究以微博文本作为分析对象,以大数据文本分析及LDA构建主题模型的方法对社交媒介中“小镇”的情感倾向、城乡观念的演变趋势展开研究。研究发现,在时间维度上,社会整体对“小镇”的正面情感态度先增强后减弱。其中,政府及商业机构维持着较高水平的正面情感态度,新闻媒体等机构也以正面情感为主但情感态度更为平衡;个体用户也呈现出相对正面的情感态度,但负面情感在个体话语下逐年增强。在城乡观念维度上,社会整体话语中双向流动的城乡观念更为突出。除个体用户话语中呈现出双向流动和二元区隔城乡观念之间相互割裂的格局之外,各类机构均更明显地持双向流动的观念,且这种观念在逐年加强。本研究试图对“小镇”在社交媒介中建构起的形象进行廓清,并为“小镇”在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交媒介宣传方面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KeyWords): 小镇;情感;城乡观念;微博;LDA主题模型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刘晨旭,邓旸,张铮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曹钺、曹刚(2021):作为“中间景观”的农村短视频:数字平台如何形塑城乡新交往,《新闻记者》,第3期,15-26页。
- 陈立旭(2016):论特色小镇建设的文化支撑,《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第5期,14-20页。
- 费孝通(2013):《怎样做社会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高爱颖(2014):新型城镇化视阈下山东省旅游小镇建设问题初探,《山东社会科学》,第7期,67-70页。
- 顾明敏(2020):城乡接合部的文化表征:土味美学及土味文化再思考,《新闻爱好者》,第5期,58-62页。
- 胡谱忠、孙佳山、何瑶、陶庆梅、盖琪、祝东力(2016):小镇青年、粉丝文化——当下文化消费中的焦点问题,《文艺理论与批评》,第4期,36-44页。
- 姬广绪(2018):城乡文化拼接视域下的“快手”——基于青海土族青年移动互联网实践的考察,《民族研究》,第4期,81-88,125页。
- 李沁柯、夏柱智(2021):破碎的自我:“小镇做题家”的身份建构困境,《中国青年研究》,第7期,81-88,95页。
- 李小军、吴晔、胡璠(2020):社交媒体上新兴传染病的危机传播——对抖音平台新冠肺炎短视频的计算内容分析,《新闻知识》,第10期,55-67页。
- 刘逸、保继刚、陈凯琪(2017):中国赴澳大利亚游客的情感特征研究——基于大数据的文本分析,《旅游学刊》,第32卷第5期,46-58页。
- 罗茜、沙垚(2018):在城乡之间发现传播主体——以黄灯《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为例,《当代传播》,第1期,48-53页。
- 马克思、恩格斯(197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 闵学勤(2016):精准治理视角下的特色小镇及其创建路径,《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7卷第5期,55-60页。
- 秦朝森(2019):脱域与嵌入:三重空间中的小镇青年与短视频互动论,《现代传播》,第41卷第8期,105-110页。
- 秦朝森、梁淑莹(2021):多棱角的可见:城市青年流动群体的短视频生产影响研究,《现代传播》,第43卷第5期,85-90页。
- 史达、张冰超、衣博文(2022):游客的目的地感知是如何形成的?——基于文本挖掘的探索性研究,《旅游学刊》,第37卷第3期,68-82页。
- 史志鹏(2023年11月3日):把特色小镇的名片擦得更亮(品牌论),《人民日报海外版》,10版。
- 宋晓丽、周金泉、陈丽琴(2017):全域旅游视域下旅游小镇发展策略探析,《经济问题》,第6期,103-107页。
- 孙黎、马中红(2019):小镇青年的“快手”世界:城乡关系的个体叙事与情感表达,《中国青年研究》,第11期,29-36,21页。
- 王小章(2016):特色小镇的“特色”与“一般”,《浙江社会科学》,第3期,46-47页。
- 项捷、谢雯艳、任路瑶(2023年5月27日):西湖云栖小镇将打造“全国特色小镇第一镇”,《杭州日报》,1版。
- 谢静(2016):连接城乡:作为中介的城市传播,《南京社会科学》,第9期,108-115页。
- 姚尚建(2017):城乡一体中的治理合流——基于“特色小镇”的政策议题,《社会科学研究》,第1期,45-50页。
- 曾一果(2011):改革开放以来媒介叙事中的“城乡关系”,《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4卷第3期,107-115页。
- 张培晶、宋蕾(2012):基于LDA的微博文本主题建模方法研究述评,《图书情报工作》,第56卷第24期,120-126页。
- 张铮、刘晨旭(2023):建构数字自我意识:“Z世代”青年数字形象消费中的新认同实践,《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第8期,30-39页。
- 张铮、刘晨旭、邓旸(2023):多方共构:城乡观念区隔下“小镇”概念的社交媒体意象,《传媒观察》,第12期,97-104页。
- 郑雯、桂勇、黄荣贵(2019):论争与演进:作为一种网络社会思潮的改革开放——以2013—2018年2.75亿条微博为分析样本,《新闻记者》,第1期,51-62页。
- 中共中央宣传部(2016):《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周鲁耀、周功满(2017):从开发区到特色小镇:区域开发模式的新变化,《城市发展研究》,第24卷第1期,51-55页。
- 周晓虹(2017):产业转型与文化再造:特色小镇的创建路径,《南京社会科学》,第4期,12-19页。
- Aharoni,M.& Lissitsa,S.(2022).Closing the distance?Representation of European asylum seekers in Israeli mainstream,community,and social media.Journalism Practice,16(6),1150-1167.doi:10.1080/17512786.2020.1843064.
- Blei,D.M.,Ng,A.Y.& Jordan,M.I.(2003).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Journal of Machine Learning Research,3(4-5),993-1022.
- Jelodar,H.,Wang,Y.L.,Yuan,C.,Feng,X.,Jiang,X.H.,Li,Y.C.& Zhao,L.(2019).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 (LDA) and topic modeling:Models,applications,a survey.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78(11),15169-15211.doi:10.1007/s11042-018-6894-4.
- O'callaghan,D.,Greene,D.,Carthy,J.& Cunningham,P.(2015).An analysis of the coherence of descriptors in topic modeling.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42(13),5645-5657.doi:10.1016/j.eswa.2015.02.055.
- Tandoc Jr,E.C.& Maitra,J.(2018).News organizations' use of Native Videos on Facebook:Tweaking the journalistic field one algorithm change at a time.New Media & Society,20(5),1679-1696.doi:10.1177/1461444817702398.
- Waller,L.& Clifford,K.(2020).Ice towns:Television representations of crystal methamphetamine use in rural Australia.Crime,Media,Culture:An International Journal,16(2),185-199.doi:10.1177/1741659019845025.
- Welbers,K.& Opgenhaffen,M.(2019).Presenting news on social media:Media logic in the communication style of newspapers on Facebook.Digital Journalism,7(1),45-62.doi:10.1080/21670811.2018.1493939.
- Williams,R.(1975).The country and the city.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