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失落、悲情到自觉——新时期以来国产电影中小人物形象变迁From Loss and Tragedy to Self-Awareness: The Transformation of Ordinary Characters in Domestic Films since the New Era
沈述宜,吴靖
摘要(Abstract):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腾飞和工业化、都市化进程的加深,市民社会的兴起、社会民主观念的提升与社会经济地位的重组调整同时发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21世纪新时代具有社会关怀的中国文艺作品表达出对社会公正和个体启蒙、成长的追求。其中,以小人物为主要角色的国产电影极为显著地呈现和实践了这种现实主义的叙事模式。新时期以来,小人物在这类国产电影中主要呈现出三种形象:(1)小人物作为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病灶”和经济、文化、历史与社会悲剧的承载者,被动地成为优势文明或者知识阶层悲悯、帮助、反思的对象;(2)阶级分化下的小人物的主观视角成为剧情发展的主视角,展现其在社会大潮中的艰难和无奈;(3)小人物不再被套上“底层”和“边缘”的标签,而是小康社会拥有平凡人生的普通人,其真实的生活和心理问题成为故事的主命题。以小人物为创作对象帮助文艺工作者克服全球消费文化和工业化类型片带来的对上流社会生活方式与民众刻板形象的悬浮表征,真诚捕捉时代风貌、时代故事和时代精神,从普通人的情感、生活、困境、追求中寻找和触摸时代的走向与脉搏。
关键词(KeyWords): 小人物;国产电影;市场化;市民社会;平民主义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21年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文艺作品质量提升为导向的数字时代文艺批评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1AZD053)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Author): 沈述宜,吴靖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安德烈·巴赞(1987):《电影是什么?》(崔君衍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原书Bazin,A.[1967].What is cinema?Californ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 戴锦华(2010):谍影重重——间谍片的文化初析,《电影艺术》,第1期,57-63页。
- 傅莹(2005):当下中国电影“戏仿”美学之思——由周星驰的电影说开去,《当代电影》,第4期,118-121页。
- 高字民(2003):后现代文化语境下的解构与狂欢——周星驰无厘头电影喜剧性阐释,西北大学硕士论文。
- 郭春燕(2007):贾樟柯与第六代导演的“平民化”审美风格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 贺桂梅(2010):《“新启蒙”知识档案:8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何明清、陈静思(2007):电影《疯狂的石头》的符号学分析,《电影评介》,第20期,35-36,48页。
- 雷蒙德·威廉斯(2013):《漫长的革命》(倪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原书Williams,R.[1961].The long revolution.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 李彬(2018):从《头号玩家》谈“英雄之旅”的剧作模式与叙事能量,《当代电影》,第10期,37-43页。
- 李道新(2008):都市功能的转换与电影生态的变迁——以北京影业为中心的历史、文化研究,《文艺研究》,第3期,83-90页。
- 李佃来(2004):葛兰西与当代市民社会理论传统,《学术月刊》,第1期,51-59,104页。
- 李洪峰(2014):邓小平怎样开创历史新时期,《党的文献》,第4期,15-20页。
- 琳达·诺克林(2005):《现代生活的英雄:论现实主义》(刁筱华译),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原书Nochlin,L.[1991].Style and civilization:Realism.London:Penguin Press.)
- 刘汉文、石航(2024):2023年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分析报告,《当代电影》,第2期,15-24页。
- 马晓宇(2016):建国以来内地电影中的工人形象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 孟君(2013):“小城之子”的乡愁书写——当代中国小城镇电影的一种空间叙事,《文艺研究》,第11期,92-100页。
- 米哈伊尔·巴赫金(1996):《巴赫金全集第六卷-拉伯雷的创作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文化》(钱中文译),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原书Бахтин,M.[1965].Творчество Франсуа Рабле и народная культура средневековья и Ренессанса.Moscow:Искусство Publishers.)
- 饶曙光(2018):现实底色与类型策略——评《我不是药神》,《当代电影》,第8期,21-23页。
- 吴靖(2023):流量逻辑下的艰难突围:“主旋律”电视剧的文化与政经原理,《现代中文学刊》,第1期,29-35页。
- 新华社(2017年10月27日):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获取自https://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 尹鸿、梁君健(2016):通向小康社会的多元电影文化——2015年中国电影创作,《当代电影》,第3期,4-12页。
- 尹鸿、梁君健(2018):建构大众电影的叙事范式——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的电影类型演变,《当代电影》,第7期,10-16页。
- 赵月枝、叶晓华(2005):中国与全球资本:文化视野中的考量,《新闻与传播评论》,140-1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