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传媒学刊

2019, v.6;No.18(01) 3-17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人类、技术与媒介主体性——麦克卢汉、基特勒与克莱默尔媒介理论评析
Human, Technology and the Subjectivity of Medium: A Review on the Media Theories of McLuhan, Kittler and Kr?mer

吴璟薇,曾国华,吴余劲

摘要(Abstract):

近五十年来,讨论人与媒介和技术关系的媒介学研究发生了重要的理论范式转折。先前以技术为核心、着重技术的决定力量的视角,逐渐转向以媒介本体为核心的视角。本文沿着媒介理论的发展脉络,从理论叙事的本体论角度出发,以麦克卢汉、基特勒和克莱默尔三位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者的媒介思想为主线,对媒介理论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比较和评析。麦克卢汉强调技术在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这一机械化的传播过程中,狭义层面上的人的主体性消失,媒介成为人的延伸;基特勒认为传播渠道仅仅只是物质技术的体现,他更关注"传播的物质性"和技术的自主性,从而开辟了一条从媒介发展的历史条件、权力与话语,以及传播的结构来理解媒介的研究路径;克莱默尔则借助"信使模型"的比喻来强调媒介的中介作用,认为机器是符号"中介功能"的体现或者"形式化过程"的结果,更加突出一种"去人类主体性"的媒介观,她构建出一套更为宏大的理论体系,这些理论并不区分技术与人,也不强调技术的决定力量。上述三位代表学者的理论对于人工智能时代探讨人与技术和机器的关系,以及其中的伦理和价值观问题,技术变迁如何改变媒介与人的关系等"技术—社会"话题具有重要的时代紧迫性与启发意义,也将为中国的媒介研究与新闻传播研究的理论创新提供富有启发性的理论资源。

关键词(KeyWords): 媒介理论;基特勒;麦克卢汉;克莱默尔;物质性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智能时代的信息价值观引领研究”(项目批准号18ZDA307)研究成果

作者(Author): 吴璟薇,曾国华,吴余劲

DOI: 10.16602/j.gmj.20190001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